首頁 >融資 > 正文

從“一粒種子”結緣 湘非探索農業產業鏈合作新篇

2024-11-01 14:35:53來源:中國新聞網


農業是中非合作的重點領域。多年來,作為雜交水稻的發源地,湖南積極在非洲開展雜交水稻制種、育種和種植,通過推廣雜交水稻、培育種子和培訓種植技術,不斷提高非洲國家農業生產能力。

袁氏種業專家在田間與安哥拉民眾探討雜交水稻種植。袁氏種業 供圖

袁氏種業專家在田間與安哥拉民眾探討雜交水稻種植。袁氏種業 供圖

正在長沙參加“機遇中國 ‘非長’精彩——2024海外華文媒體高層長沙行”的華媒代表,走進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與在非洲開展雜交水稻試驗示范及推廣的企業代表交流座談,探尋雜交水稻從長沙漂洋過海扎根非洲的故事。

因地制宜推廣雜交水稻

“如果沒有袁隆先生,馬達加斯加就沒有雜交水稻。”馬達加斯加農業部原秘書長拉庫托松·菲利貝爾曾將一碗產自非洲的雜交水稻米,送至位于長沙市唐人萬壽園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墓前。這份特殊禮物,承載著馬達加斯加人民對中國專家和雜交水稻的真誠謝意。

馬達加斯加與雜交水稻結緣,可以追溯到大約20年前。當時,這個印度洋上的熱帶東非島國還無法實現糧食自給,該國政府有意與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合作,在當地推廣雜交水稻。

2006年,在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上,中國承諾在非洲建立10個有特色的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次年,由湖南省農科院牽頭、袁氏種業高科技有限公司(簡稱“袁氏種業”)參與的馬達加斯加雜交水稻示范中心項目就立即啟動,著手研究適宜當地自然條件的雜交水稻品種。

“剛去馬達加斯加時,我們發現當地人還是用非常原始的農耕設備種植水稻,純粹看天吃飯。”袁氏種業國際部、袁氏(馬達加斯加)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艷萍在非洲生活了13年,所在團隊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從五六十個品種篩選出了最適合的“惟楚902-3”。

考慮非洲各國政治、文化、法律及氣候等差異,袁氏種業結合自身優勢,主要選用四種雜交水稻推廣模式,以解決當地農田基礎設施不足、農業生產技術落后、管理粗放等問題。

袁氏種業副總經理姚震球介紹,在馬達加斯加,他們通過“公司+政府(國際組織)/金融組織(貸款)+農戶模式”組合,實現了雜交水稻育、制種,種植、加工及銷售的全產業鏈本土化覆蓋,馬達加斯加也成為非洲第一個實現雜交水稻商業化的國家;在安哥拉馬蘭熱省,他們與當地企業合作,正建設1萬公頃的雜交水稻綜合開發產業園;在尼日利亞卡諾州,他們與港企成立合資公司,開展雜交水稻全產業鏈自營。

據悉,自2008年以來,袁氏種業已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21個非洲國家開展雜交水稻試驗示范,在非洲累計推廣雜交水稻面積達8萬公頃,均產量超過7.5噸每公頃。

“雜交水稻發源地”湖南安江鎮推動良種良法齊頭并進。 張卓 攝

“雜交水稻發源地”湖南安江鎮推動良種良法齊頭并進。 張卓 攝

育良種授良法齊頭并進

想要提高糧食產量,選育出好種子只是其中一環。過去,馬達加斯加農民種水稻,以為只要將種子撒到地里就可以回去休息了,等到成熟時再來收割,中間幾乎沒有田間管理。

“為了在馬達加斯加種出高產的雜交水稻,我們會從品種選育、種子生產、水稻種植,到稻谷收獲、晾曬(烘干)、儲存、加工和大米銷售等各環節進行技術指導或共同開發,最終實現雜交水稻全產業鏈的本地化。”姚震球說。

作為商務部授予的第一個“中國雜交水稻技術援外培訓基地”,隆高科的援外工作始于1995年,目前已對肯尼亞、坦桑尼亞等53個非洲國家實施200期農業技術培訓項目,培訓超過7000名農業官員和技術人才。在隆高科國際培訓學院副院長翁永看來,選育出良種后,又傳授良法,才能為非洲國家打造更強大、更有韌的農業體系。

翁永提到,曾有位贊比亞的學員Chota Bright Nkole完成培訓回到非洲后,即使只是使用當地品種,也將水稻產量翻了一番。Chota Bright Nkole在給他的回信中說,當地農民們備受鼓舞,致力于提升水稻灌溉水。“我們正在建立灌溉導流壩以幫助稻田灌溉,這一舉措將增加農民收入,提高糧食安全水。”

地處長沙馬坡嶺的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更是通過技術示范、實際操作培訓、研討會等方式,將雜交水稻生產技術引入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多個國家

2019年5月,中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在馬達加斯加正式揭牌。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副主任李莉說,該中心的愿景是立足馬達加斯加,面向非洲,通過中非雜交水稻技術合作和農業培訓,助力非洲早日實現消除饑餓、確保糧食安全的目標。

華媒代表在隆<span class=

華媒代表在隆水稻博物館參觀雜交水稻的發展史。楊華峰 攝

“一粒稻種”串起產業鏈群

除了雜交水稻種子,越來越多的黃瓜、大豆、玉米等各類“種子”,也伴隨湘江之風,漂洋過海來到非洲大地。

“隆高科目前已在加納和坦桑尼亞進行大豆、玉米等種子品種注冊,開展農藥化肥等農資的銷售業務,并在坦桑尼亞建設5個農資儲糧一體店。”翁永說,公司積極開展中國—坦桑尼亞訂單農業合作成績顯著,力爭3至5年內實現建設東非最大的種子生產加工及交易中心。

以長期在長沙舉辦的中非經貿博覽會為臺,隆高科持續加大中非農業合作力度,以技術示范、品種開發、產業合作為內容,擴大對非農業技術項目合作力度、強化擴大雜交水稻對非農業技術培訓,并將創新對非產業合作模式,圍繞大豆、玉米、高粱等探索對非訂單農業模式,為湖南國際農業貿易與投資創造新的發展機遇。

在推廣雜交水稻過程中,袁氏種業同時發掘了馬達加斯加羊肉品質好、價格低的優勢,推動了當地優勢農業產業發展。一個多月前,一批產自馬達加斯加的冷凍羊肉運抵湖南紅星進口肉類指定查驗場。這是2023年馬達加斯加羊肉獲得輸華準入后的首批進口產品,也是中國首次從非洲進口羊肉產品。羊肉的加工生產商中馬牧業(馬達加斯加)有限公司,就由袁氏種業在當地投資建設。

姚震球表示,在一些非洲國家,袁氏種業以農業機械化為主要勞動方式打造雜交水稻綜合開發產業園,實現大面積雜交水稻全產業鏈運營,并與相關肥料生產、農藥制造、食品加工等上下游企業通力合作、產業互補。“隨著產業園發展,今后將與更多農業企業合作,進行畜牧業、水稻產業、旱糧種植業等多業態共營,以開發更多優質農產品并進行加工出口創匯。”

因為“一粒種子”,湖南與許多非洲國家結緣,并由此打開湘非農業產業鏈合作的廣闊空間。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 青年創投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