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3 10:14:39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太平洋產險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綠色保險實踐,但一直處于點狀項目型探索,缺乏系統性。從2021年開始進行系統性整合,研究和探索綠色保險實踐,也提出自身綠色保險發展規劃和綠色保險實踐標準,服務“三農”領域綠色轉型創新是其中重要內容。
“三農”領域綠色保險需要創新產品和創新商業模式,但從保險公司實踐看,“三農”領域綠色保險出“亮”不出“量”的問題比較突出。在當前階段,“三農”領域綠色保險無論在思路方向還是在實施路徑上采用“三農”安全保障與綠色轉型融合創新方式,將更有助于提升綠色保障的落地性和雙贏性。
筆者結合太平洋產險近幾年實踐經驗,談一談對加強當前“三農”綠色保險落地推廣的幾點思考。
一、綠色轉型保障與農業安全保障的融合創新,有助于落實綠色轉型保障和提升農業安全保障。
農業碳排放在國家碳排放總量中的占比不超過10%,從碳達峰角度,鼓勵綠色行為是重點。因此,在現有農業保障結構上,增加綠色轉型行為(如改良品種運用,綠色生產技術、綠色田間管理等)作為鼓勵因子,降低保費負擔提升保障程度,更有利于短期農業安全保障和長期綠色轉型協調推進。
在商業性農險產品上,對于符合綠色發展減排增匯的農業行為,保險可進行支持與費率優惠。在內蒙古自治區商業性葵花產量保險方面,太平洋產險設置了綠色認證調整系數,對被保險人獲得“綠色食品”或“有機食品”認證的享受九折費率優惠。綠色認證的標準體系符合綠色發展,經過綠色認證的經營者和產品,在流程標準化和風險管理上顯著高于平均水平,因此鼓勵綠色務農響應綠色發展,也是積極倡導務農加強風險管理意識。下一步,建議政府對于符合綠色發展的農業給予進一步政策和費率優惠支持。
二、固碳價值保障與鄉村振興支持的融合創新,有助于培養綠色轉型意識和豐富鄉村振興支持。
“三農”領域生物固碳是目前最主要最成熟的固碳方式,從碳中和角度,落實固碳價值是關鍵。因此,以形成鄉村振興常態化支持為出發點,通過保險機制催化鏈接作用,落地碳匯方法學創新,豐富碳匯資產形態,落實金融支持碳匯消納,從而形成固碳商業化的鄉村振興常態化支持模式。
太平洋產險在“三農”領域把探索固碳價值實現方式作為創新重點。
一方面,太平洋產險部署生態碳匯保險布局,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路徑,在森林、竹林、草原和茶園碳匯保險進行創新落地。2021年7月,海南成功簽發該省首單林木碳匯保險,率先為儋州林場、海文定林場約5萬畝林木投保林木碳匯保險,這是太平洋產險在林業碳匯領域的首次嘗試。除森林外,竹林也具備碳匯價值,我國在竹林碳匯的方法學上有成功開發和備案。在2021年11月7日舉辦的“科技金融服務‘雙碳’經濟”國際高峰論壇上,太平洋產險農險相關負責人與浙江安吉余村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汪玉成作為論壇嘉賓作主題演講,并舉行全國首單毛竹碳匯富余價值恢復補償保險保單交接儀式。浙江竹林碳匯富余價值保險聚焦毛竹林的碳匯功能,通過保險有效防止毛竹種植受到自然災害導致碳匯減少,穩定林業碳匯供給,從而保障毛竹林碳匯的富余價值、生態環保價值和碳排放權交易價值。草原是陸地生態系統中面積占比較大的土地類型,草原碳匯潛力的挖掘不論是對生態碳匯體系的完善還是地區綠色經濟發展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包頭市啟動建設碳達峰碳中和林草碳匯(包頭)試驗區。草原碳匯遙感指數保險的落地,是太平洋產險積極支持包頭市林草碳匯試驗區建設的創新探索。2022年7月,全國首單農業碳匯損失保險在廈門市試點落地,為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高山茶園3768噸碳匯提供風險保障。此外,太平洋產險結合“三農”領域實際和鄉村振興需求,為柳州市鄉村振興碳匯項目提供保障,為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生態環境局簽發了全國首單單株林木碳匯保險。該保險與傳統政策性森林保險有很大區別,它將林木的碳匯富余價值作為保險標的,是“碳普惠”理念的又一次深入實踐,創新之處在于針對碳匯計量使用的單株林木碳匯量計量方法學。
另一方面,太平洋產險通過保險保障促進耕地質量提升行動,進而提升農民受益程度并提升糧食安全。太平洋產險2018年6月在上海推出耕地地力指數保險,提高了農戶保護耕地積極性。2020年4月,在遼寧推出行業首單高標準農田IDI保險,保障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過程中的風險,助力高標準耕地建設。2021年6月,與中國農大聯合主辦“金融保險助力黑土地保護與利用論壇”,并共同發起成立國內首個黑土地保護研究項目工程,就金融保險助力黑土地保護展開深入合作。2021年12月,在廣東潮汕地區首個開展試點耕地改良農業保險項目。2022年6月,廣東惠州市首張耕地地力指數保險保單簽發,為惠州市惠城區5萬畝耕地提供了4000萬元的風險保障,以正向激勵方式參與土地源頭治理,協力保障糧食安全生產。
三、綠色農業科技創新保障和產業鏈保障的融合創新,有助于促進農業產業綠色轉型。
把產業化農業生產作為綠色轉型的龍頭,通過保險風險管理鏈接,有效整合其中的綠色科技創新風險和綠色產業鏈轉型風險,通過政府引導、多金融主體參與,更能豐富和提升對農業綠色轉型的保障形式和保障深度。
落實以上三點,需要力量同匯、聚焦試點,通過相關政府部門政策整合式引導,以保險和各類金融主體市場化合作為主導,倡導“三農”領域相關社會方的積極參與,才能更好落實保險保障促進“三農”綠色轉型發展和鄉村振興協同一致的目標。
(作者系太平洋產險總經理助理)陶蕾
責任編輯:標簽: 保險助力“三農”領域綠色轉型 提升綠色保障的落地性和雙贏性 綠色轉型保障與農業安全保障的融合創新 培養綠色轉型意識和豐富鄉村振興支持
近日,中國太保發布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保險業務收入3246 47億元,同比增長7 7%。在業績交...
11月3日,商務部服貿司負責人介紹2022年前三季度服務貿易發展情況。數據顯示,進口增長較快領域是保險服...
近日,銀保監會公布9月保險業經營情況。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保險業累計實現原保費收入3 83萬億元,...
10月29日,北大賽瑟(CCISSR)論壇·2022(第十九屆)在京舉行,論壇主題為共同富裕與現代化國家建設。銀保...
今年前三季度,銀行業保險業總體運行情況如何?支持穩住宏觀經濟大盤取得了哪些進展?幫助小微企業紓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