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銀行 > 正文

平安銀行新帥冀光恒首秀,釋放了什么信號?

2023-08-25 16:56:47來源:金融界

“平安銀行過去的轉型成果顯著,今年上半年的整體經營業績表現穩健、符合預期。”在8月24日舉辦的平安銀行(000001.SZ)2023年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平安銀行黨委書記冀光恒如是表示。

平安銀行2023年半年報顯示,該行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886.10億元,同比下降3.7%,主要受持續讓利實體經濟、市場波動等因素影響;實現凈利潤253.87億元,同比增長14.9%。


(資料圖)

這是冀光恒履新平安銀行后首次出席業績發布會。6月8日,平安銀行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聘任冀光恒為平安銀行行長。該任職提名尚待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核準任職資格后生效。此前,冀光恒已被任命為平安銀行黨委書記。他是一名銀行老將,具有豐富的銀行管理經驗,如今再度回歸銀行體系,他“深感親切也倍感壓力”。

到平安銀行兩個多月,冀光恒進行了密集調研、廣泛討論及深入思考。他說,新班子成立后,承前啟后、迭代升級是平安銀行的發展戰略及轉型方向。“承前”是指延續平安銀行良好的商業模式、盈利模式,保持經營連續性;“啟后”是指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形勢,始終以結果為導向,聚焦發展,持續優化業務模式;“迭代升級”是指在堅持既有戰略不動搖的基礎上,不斷推動銀行的戰略執行、經營管理向更高水平邁進。

“面對未來的挑戰,平安銀行要梳理主要問題、開拓新思路、推出新舉措。”冀光恒強調,銀行作為平安集團的重要業務板塊,在“一個平安”戰略下,平安集團會在戰略資源上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平安銀行的發展。

“要把核心業務要做強”

今年是平安銀行零售轉型的第7年,打造了比較鮮明的零售特色,被市場稱為“零售黑馬”。

冀光恒指出,平安銀行自2016年轉型以來,堅定不移地執行“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的十二字戰略方針,轉型成效是顯著的,一是打造了比較鮮明的零售特色,得到市場的認可,科技能力和對公業務也有相應增長;二是經營效率得到較大提升,成本收入比在對標行中表現較優,人均產能也位居同業前列,資產質量得到改善;三是隊伍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形成了一支執行力和創新能力強,善于想事情、干事業的干部員工隊伍。

平安銀行黨委書記冀光 恒

眾所周知,作為經濟晴雨表的銀行業,其經營情況和宏觀經濟形勢密不可分。在冀光恒看來,當前雖然經濟整體回升,但仍存在國內需求不足,重點領域風險隱患較多,外部環境復雜嚴峻等諸多因素,銀行業的經營壓力比較大,面對凈息差收窄、不良抬升、ROE走低,營收和利潤增速面臨考驗等諸多挑戰。

“在今后一段時間內,合規風控將是中小銀行非常重要的競爭力,甚至是生存底線。誰有更強大的風控和合規能力,誰就能在這一輪行業競爭中、分化中得以生存壯大。”冀光恒說,平安銀行要提升風險管理和合規內控能力,培育健康的資產負債表。

釋放成本管理空間也是未來的主要方向。冀光恒說,預計在行業增速下降期間,成本管理將是很重要的方向。成本管理包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更多是要關注效益,而對規模的追求可能要更為冷靜一點。商業銀行精細化管理的時代已經到來,不僅講規模、拼價格,更要講效率、拼服務。

冀光恒還表示,平安銀行要把核心業務要做強,作為平安銀行拳頭的零售業務,未來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當下,平安銀行各項業務均衡發展。上半年,該行零售業務總體實現穩健增長。2023年6月末,該行管理零售客戶資產(AUM)38,640.24億元,較上年末增長7.7%,其中私行達標客戶AUM余額18,850.29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3%;個人存款余額11,474.8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0.9%。

對公業務也實現業務平穩增長。2023年6月末,平安銀行對公客戶數 67.88 萬戶,較上年末增加 6.29 萬戶,增幅 10.2%;開放銀行服務企業客戶 67,898 戶,較上年末增長 33.2%;企業貸款余額 13,732.75 億元,較上年末增長 7.1%。從利潤貢獻占比來看,上半年,該行零售金融業務凈利潤86.58億元,占比34.1%;批發業務凈利潤100.5億元,占比則為39.6%。

冀光恒表示,平安銀行要堅持十二字戰略方針不動搖,方向始終不變,策略持續優化,有條不紊推動各項重點工作;會堅持“零售銀行”的定位和優先發展策略,持續推動零售轉型,并在前期“突破”的基礎上進一步做大做強;對公方面持續做精做專,與零售更好地互相支持補位、發揮協同賦能作用;同時,繼續深化全面數字化,重塑資產負債結構,保持資產質量的健康穩定。

冀光恒還強調,平安銀行是平安集團核心平臺,是最主要的利潤來源以及最主要的獲客渠道,已形成了相互支撐的生態,后續會在滿足監管要求下進行更多良性互動。平安銀行在平安集團的重要性不會改變,平安集團對平安銀行的支持只會加強。

“打造健康的堡壘式資產負債表”

當前凈息差的下降成為行業趨勢,銀行經營有所承壓。上半年,平安銀行實現營業收入886.10億元,同比下降3.7%;其中利息凈收入626.34億元,同比下降2.2%。截至6月末,該行凈息差為2.55%,較去年同期下降21個基點。

平安銀行解釋稱,一方面,該行持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力度,上半年發放貸款和墊款日均余額33794.3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8.2%;另一方面,該行持續讓利實體經濟,不斷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適度加大低風險業務和優質客群的信貸投放,同時受貸款重定價效應及市場利率變化的影響,凈息差下降。

平安銀行副行長兼首席財務執行官項有志表示,營收略微下降主要是由于貸款端加強風險管控及貸款收益率下行,這也是息差下降的主要原因。

平安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在資產重定價及支持實體經濟的背景下,未來凈息差下行壓力仍將持續。本行將積極調整資產負債結構,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完善客戶定價管理體系,持續優化存款成本,保持凈息差在合理水平。

“銀行要想穿越周期,需要打造一張健康的堡壘式資產負債表,很多時候我們強調收益性,但目前,安全性、流動性可能也會同樣重要。”冀光恒說,做好資產負債多元化管理,也是銀行下一步很大的功課。

項有志介紹,平安銀行將調整零售端業務策略,規避高風險的客戶,從客戶選擇、收益率、風險成本等綜合角度考量,通過新的產品和定價策略,優化資產組合,使得資產組合在市場上處于優勢地位。對公方面也需要采取差異化的策略,通過差異化的風控能力找尋發展機會。

“平安銀行將通過在資產端和負債端做更精細的組合管理,保持相對優勢合理的息差水平。在資產端,打造多元化的資產組合,負債端則著力降低付息成本。”項有志說。

另一方面,平安銀行也將持續拓展非息收入。冀光恒表示,平安銀行將大力發展大財富管理業務,推動新銀保逐步成為大財富管理戰略落地的重要增長引擎;同時,優化客戶和業務結構,加速優質零售資產升級,擴大非息收入。

資產質量整體平穩

上半年,銀行資產質量管控仍面臨挑戰,平安銀行資產質量指標整體平穩,風險抵補能力保持良好。

上半年,平安銀行計提的發放貸款和墊款信用減值損失276.63億元,同比下降7.3%。6月末,不良貸款率1.03%,較上年末下降0.02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91.51%,較上年末上升1.23個百分點;撥貸比3.00%,較上年末下降0.04個百分點,風險抵補能力繼續保持良好。

平安銀行持續加強資產質量管控,加大問題資產處置力度,上半年,核銷貸款324.90億元,同比增長10.5%;收回不良資產總額202.03億元,其中收回已核銷不良資產本金121.53億元(含收回已核銷不良貸款108.60億元);不良資產收回額中87.8%為現金收回,其余為以物抵債等方式收回。

當下,市場頗為關注銀行的地產業務質量。2023年6月末,平安銀行房地產相關的實有及或有信貸、自營債券投資、自營非標投資等承擔信用風險的業務余額合計3098.82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37.53億元;理財資金出資、委托貸款、合作機構管理代銷信托及基金、主承銷債務融資工具等不承擔信用風險的業務余額合計853.97億元,較上年末減少41.72億元。

平安銀行副行長郭世邦表示,平安銀行當前的房地產業務不良率為1.01%,比年初下降了0.42個百分點,相比大部分同業要低。這也得益于銀行的風險防控意識較強。平安銀行從2017年開始實行房地產“白名單制”,并且按區域分類、客戶評級等及時調整。同時,銀行智能風控預警系統較為完善以及精確,預警準確率高達90%,這對銀行防控客戶風險起到重要作用。

在半年報中,平安銀行還披露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風險管理內容。財報顯示,平安銀行堅持依法合規經營,積極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2023年6月末,平安銀行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廣義口徑風險業務余額 1599.56 億元(含實有及或有信貸、債券投資、自營及理財資金投資等業務),較上年末增加 46.32 億元。

其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含整改為一般公司類貸款和仍按平臺管理貸款)貸款余額 696.27 億元,較上年末增加 24.43 億元,增幅 3.6%,占發放貸款和墊款本金總額的比例為 2.0%,與上年末持平,地方政府融資平臺貸款質量良好,無不良貸款。

展望未來,冀光恒表示,平安銀行仍在研究更多的改進措施,未來將逐步推動落地。在“科技引領、零售突破、對公做精”的戰略指引下,全行上下將全力以赴,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念、堅守耐心,持續優化,始終做最有利于長期穩健發展的事情。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