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銀行 > 正文

世界熱消息:多家中小銀行IPO進展披露

2023-01-18 09:40:20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資料圖片)

作為商業銀行核心一級資本補充工具,IPO對中小銀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診股)保險報》日前發現,已有江南農商行、寧波通商銀行、天津銀行等中小銀行的IPO進展相繼披露。

IPO進展相繼披露

日前,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診股)公告稱,2022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江南農商行IPO輔導完成第十六階段工作,并向江蘇證監局報送相應的輔導工作備案報告。《中國銀行保險報》梳理發現,寧波通商銀行、天津銀行、徽商銀行、漢口銀行等多家銀行備戰IPO的進展也在近期陸續披露。

寧波通商銀行的輔導機構中金公司(行情601995,診股)表示,自2022年10月至該報告簽署日的這一輔導期間,寧波通商銀行全董事(包括獨立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持有5%以上股份的股東(或其法定代表人或授權代表)等相關人員均已接受輔導。

中金公司表示,輔導期內其協助該行對現有的相關公司制度及規定進行了進一步的完善,同時進一步督促該行嚴格執行相關制度,提升規范運作水平。而在下期輔導工作中,中金公司將通過組織專題輔導培訓等形式,對高級管理人員進行培訓,使其充分了解上市公司運作規范、信息披露、履行承諾等相關要求,提升其法治意識、自律意識及誠信意識。

《中國銀行保險報》梳理發現,自2022年以來,已有宜賓商業銀行、濰坊銀行啟動輔導機構招標工作,成都農商行上市輔導備案已被四川證監局受理。此外,仍有6家農商行在A股排隊IPO,分別為廣東南海農商行、廣東順德農商行、亳州藥都農商行、安徽馬鞍山農商行、江蘇昆山農商行和江蘇海安農商行。

加快資本補充

事實上,2022年中小銀行IPO之路并不順利,一年內僅蘭州銀行(行情001227,診股)一家成功登陸A股,并且首次出現未能順利過會的銀行,即江蘇大豐農商行,由此打破了銀行類金融機構IPO“逢會必過”的慣例。

即使2022年IPO遇冷,但中小銀行備戰熱情仍存。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原因可能在于兩方面,一方面,IPO最直接的作用是募集資金補充資本,對中小銀行而言,補充資本的渠道比較狹窄,非上市銀行只能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進行補充,上市是中小銀行補充資本最直接的方式;另一方面,積極備戰IPO還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加快規范管理,并引入外部約束力量來提升經營管理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來,多地省級統一法人城商行、地市級統一法人農商行的組建工作提速,已出現一批新成立的中小銀行。吸收合并新設立的中小銀行在IPO方面是否會有動作?董希淼表示,建立統一法人城商行、農商行主要是為增強發展的穩健性,提升小法人機構抗風險的能力,提升經營水平及規模。當然,如果新設立的省級城商行與市級農商行發展穩健、規模提升,步入更加良性的發展階段,則對上市而言同樣是有利的,會出現“1+1>2”的規模效應。

“需要注意,不要為了上市而上市。并且中小銀行要細致對照上市要求,滿足相應的數據、指標條件,不能為了上市而粉飾數據。”董希淼建議,下一步,可以參照我國打造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做法,學習借鑒國內外銀行業中的優秀機構,著力打造一批專精特新中小銀行。

責任編輯:

標簽: 中小銀行 IPO進展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