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2 16:40:59來源:金融界
【資料圖】
1月12日上午,植信投資研究院發布了2023年宏觀經濟展望報告《2023年中國經濟:春暖花開還是乍暖還寒?》。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連平教授對報告內容進行了深入解讀。
連平指出,2023年全球通脹壓力猶存。緊縮貨幣政策的滯后效應、全球供應鏈部分修復、全球能源食品價格回落、強勢美元的階段性高位已過和2022年高通脹基數等五方面因素,使得2023年全球通脹表現出出逐季走弱態勢。然而,2023年全球通脹壓力依然不小。通脹結構可能已由能源價格傳導至核心通脹分項,使得通脹更具粘性。緊縮的勞動力供給也可能推升通脹中樞上移。房價下行向房租傳導存在滯后性。
2023年,主要發達經濟體都將面臨較大增長下行壓力,美國經濟可能于二季度開始出現同比負增長,歐洲經濟面臨三重壓力,日本經濟衰退概率也正在上升。經濟下行可能使得金融風險加速暴露,主要可能體現在四個方面:高利率下美歐高債務存量導致償債壓力和融資成本猛增、資本流動與匯率波動加劇、小型金融機構不穩定和個別新興市場國家發生主權債務危機。
隨著2023年美國通脹和經濟增長形勢的變化,美聯儲可能不得不調整當前的貨幣政策思路。通脹較高需要繼續執行緊縮政策,但前期緊縮政策對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將滯后顯現,經濟增長大幅下行,以及失業惡化又需要寬貨幣支持。2023年美聯儲貨幣政策可能處于左右搖擺之中。
2020-2022年這三年間,世界經濟走過了一輪“疫情沖擊經濟—宏觀政策刺激—經濟復蘇—通脹高企—貨幣緊縮—經濟增長下行”進程。2023年,世界經濟增長很可能大幅下行,而2023年全球通脹仍在高位徘徊,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將呈現“滯脹”狀態。這將改變2022年外部環境對我國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匯率和資本流動等資本金融領域的狀態,而更多的體現在外部需求走弱影響出口方面。
連平認為,2023年,工業在生產作業保持連續性和完整性、基建和制造業投資項目維持較快推進、生產結構性優化調整不斷加快、內需回暖和房地產市場改善以及低基數等因素的推動下,工業生產將重回常態化運行軌道。
2023年,投資將在擴大內需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基建投資和制造業投資繼續成為兩大抓手,房地產投資企穩回升。資金保持較強支持力度、項目儲備充足以及實物工作量完成有保障,使得基建投資穩步推進。在技改投需求持續釋放、高新技術制造業的引領作用繼續加強、民企參與投資環境改善和金融支持保持較大力度的共同推動下,制造業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2022年房地產市場全面下行。盡管房貸利率持續走低,但住房銷售下滑約四分之一,房價走低,土地市場較為低迷,房地產投資出現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負增長。展望2023年,房地產市場在更強有力的政策推動下,有望在二季度后半段逐步走出“低谷”,重點城市將率先企穩回升,全年房地產銷售、拿地和投資增速較2022年邊際改善。
需求得到改善、就業環境好轉、服務性消費加速修復、提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和低基數等一系列因素推動社會消費顯著回升。
2023年在全球通脹擠壓、加息抑制需求、世界經貿下行加劇等因素制約下,出口形勢整體承壓。國內供應鏈韌性仍有一定托底,全球貨幣緊縮政策前緊后松,外需在后期可能回彈,全年出口增速前低后高。進口在防疫優化和擴大內需的政策支撐下可能回彈,但受制于加工貿易的出口拖累,進口增速回升預計較為有限。
2023年CPI和PPI同比可能先降后升,CPI高PPI低的格局延續。宏觀經濟周期錯位,工業品內、外需一正一負,PPI在翹尾因素作用下負增長。豬價下行拐點可能提前,下半年餐飲業加快復蘇和季節性消費需求對豬價有階段性支撐。核心CPI同比有望企穩回升,下半年上行動能更強。
連平指出,2023年經濟增長目標可能設定為不低于5%,這樣既向潛在增長水平修復,也有可行性,又不至于對政策提出過高的要求,同時也能符合遠景目標進度的要求。尤其是在國際環境極為嚴峻、壓力持續增大的條件下,避免經濟增速過低甚至失速,保持平穩適度的增長是十分必要的。
積極財政政策將加力提效。2023年將繼續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2023年我國的赤字率可能安排在3.2%上下水平,進一步完善稅收優惠政策,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規模與2021年和2022年不相上下,保持較高增長水平的轉移支付,加快財力下沉。2023年我國政府債務水平和宏觀杠桿水平仍處在良好狀態,繼續推行較有力的積極財政政策具有可靠的基礎和條件,中央政府有條件適當加杠桿。
穩健貨幣政策將繼續加大金融調控力度,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為經濟運行企穩回升提供持續且充足的資金支持,但會堅持不搞“大水漫灌”以維持物價的基本穩定;將繼續推動市場利率穩步下行,改善價格型貨幣政策工具的調控能力;更加聚焦重點領域與薄弱環節,加大金融調控的精準度,尤其會加大對消費與房地產的信貸支持。
隨著需求逐步恢復,中長期信貸有望明顯擴張,企業信用逐步修復,直融渠道打通;財政持續發力,政府債券發行節奏不減。2023年預計信貸新增2.4萬億元左右,信貸余額增速可能會在10.7%-11.1%之間;社融增量約35萬億元,社融存量增速可能在9.9%-10.3%之間;M2增速預計回落至10.5%-11.0%區間。
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大,各類政策協調配合,形成共促高質量發展合力。產業政策注重發展和安全并舉,進一步優化實施方式,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強,統籌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加快布局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完善新型舉國體制。社會政策兜牢民生底線,加快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多渠道支持穩崗擴崗;加快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協調發展;持續推進鼓勵生育政策等。住房金融政策總體上將進一步回暖,房貸利率有望保持在歷史低位;房企開發貸及非銀融資指標有望邊際改善。
2023年全球能源緊供給格局依然存在,但較2022年邊際改善。國內動力煤、國際原油及歐美天然氣的緊供給格局均有望緩解,驅使能源價格中樞下移。2023年美元指數回落但整體仍將處在相對高位;人民幣匯率在雙向波動中可能有一定幅度的升值;歐元整體運行偏弱;日元匯率有望扭轉前期頹勢。2023年保值和避險需求將推升金價,黃金市場將有較為明顯走高,金價上行有望再次沖擊2000美元/盎司關口。2023年我國資本市場的利好因素較多,市場上漲的動力相對較強,但仍需警惕海外局勢動蕩對市場的影響,注意防控波動風險。
責任編輯:標簽: 房地產市場
1月12日上午,植信投資研究院發布了2023年宏觀經濟展望報告《2023年中國經濟:春暖花開還是乍暖還寒?》...
近日,由《證券時報》主辦、理財聯盟承辦的2022中國財富顧問巨峰論壇暨“金耐冬花”中國財富顧問大賽頒...
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我國經濟發展中極為特殊、極為困難的一年。面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3年要確保房地產市場平穩發展,扎實做好保交樓、保民生、保穩定各項工作,滿...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從國家開發銀行獲悉,2022年,該行發放基礎設施中長期貸款超過1 4萬億元,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