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9 19:50:58來源:金融界
【資料圖】
金融界1月9日消息 繼天津銀行之后,九江銀行也上演反轉劇情,前日發布的公告,后一日便推翻。
近日,九江銀行發布公告稱,對于發行總額為15億元的“九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第一期二級資本債券(簡稱“18九江銀行二級01”),本期不行使贖回選擇權,未贖回部分債券利率為5%。然而,公告發布后的第二日,九江銀行再度改口,決定對上述債券行使贖回權。
據了解,從2018年第一單不贖回案例開始,近年來中小銀行選擇到期不贖回二級資本債的情況越來越多。中泰證券(行情600918,診股)研報顯示,截至2023年1月5日,共有51只二級資本債宣告不贖回,涉及14個省份43家銀行,不贖回規模合計339億元。具體來看,農商行不贖回二級資本債共40只,涉及34家農商行,合計規模220億元;城商行不贖回二級資本債共11只,涉及9家城商行,合計規模119億元。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至2022年,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券選擇行權期不贖回的案例數量分別為1只、3只、5只、17只、24只,呈階梯狀上升趨勢。
縱觀上述未提前贖回二級資本債的銀行,大多是遼寧、山東、安徽地區的城商行、農商行。規模小,資本充足率較低,且資本質量欠佳,銀行主體評級多為AA級及以下,而天津銀行、九江銀行是為數不多主體評級為AAA的上市銀行。關于“18九江銀行二級01”,大公國際自信評估有限公司給予的跟蹤評級為AA+。
評級尚佳的九江銀行此前究竟為何做出不贖回決定?在國金證券(行情600109,診股)分析師樊信江看來,九江銀行最初選擇不贖回的主因在于地產集中度偏高、經濟下行周期逆勢擴表之下銀行問題貸款激增。
翻閱年報發現,九江銀行關注類貸款從2021年起驟然增加。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6月末,該行關注類貸款分別為28.18億元、94.17億元、115.32億元,1年半增長87.14億元。關注類貸款占比從2020年的1.34%上升至4.18%。與此同時,該行不良貸款余額也有所增加。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43.38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3.45%。若“問題”貸款處置及核銷規模較大,資本充足率或面臨不足。經計算,截至2022年6月末,九江銀行不良貸款及關注類貸款共計158.70億元,不良貸款率及關注類貸款率高達5.7%。
此外,業務規模擴張也會進一步消耗資本。據了解,九江銀行近三年資產規模增速平均為14%,高于全國城商行平均水平12.2%。從貸款投向來看,房地產貸款占比位居第一。截至2022年6月末,該行房地產業貸款占比及住房貸款占比達23%,雖符合監管要求,但遠高于城商行16.5%的平均水平。
據國泰君安(行情601211,診股)固收團隊分析,九江銀行最終還是選擇了贖回或與近年來該行多項并舉,努力補充資本有關。近三年,九江銀行先后于2021年2月和4月合計發行70億無固定期限資本債,2021年6月申請20億轉股協議存款對接地方專項債資金補充其他一級資本,2022年12月公告非公開發行3.65億內資股與7500萬H股用于補充一級資本。在多措施努力下,2022年三季度財報數據顯示,九江銀行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為12.99%、11.02%、8.42%,均高于監管要求。資本增厚,發行主體最終決定贖回,向市場釋放正面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二級資本債不贖回數量攀升也暴露出中小銀行內源性補充不足,外源性補充渠道有限的問題。據了解,2022年以來,受疫情、房地產下行等因素影響,商業銀行凈利潤增速有所下降。與此同時,在政策引導下,商業銀行加大對實體經濟的讓利程度,信貸投放規模進一步提高,而資本損耗也越來越大。
在此背景下,2022年商業銀行二級資本債的發行數量和規模較往年均大幅提高,發行規模突破9000億大關。數據顯示,2022年全年,77家銀行共發行105只二級資本債,發行規模達9127.55億元,較上年增長47.92%。
業內專家表示,二級資本債每年都有扣減,五年期每年扣減20%,這意味著哪怕銀行資產規模不變,每年的二級資本都會減少20%,維持原有的規模需要滾轉發行。2022年的二級資本債發行大幅度增長,這既體現了資產規模擴張需要提高資本充足率部分,也包括二級資本債扣減部分滾轉發行。
公告易刪除,但信任難挽回。未來,銀行面臨的不僅僅是財務數據的提振,更要修復大眾對銀行的信任。
責任編輯:金融界1月9日消息繼天津銀行之后,九江銀行也上演反轉劇情,前日發布的公告,后一日便推翻。 近日,...
導讀:通過加強評估體系建設、完善交易市場、健全配套機制等手段,進一步破除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發展桎梏...
2023年1月4日,山西銀保監局發布批復公告,同意上海榮大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大投資”)受讓...
2022年,中國經濟運行在多重困難的考驗下,保持了穩的特征,彰顯了大型經濟體在應對外部風險沖擊時所體...
2023年上半年降準、降息的概率較大,年初經濟運行還面臨新冠病毒感染擾動、外需下行等因素影響,貨幣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