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資訊 > 正文

鍋圈“出圈”,一場產業升級的領軍選手

2024-05-06 15:31:35來源:今日熱點網

走出家門,尋找生命力。戶外運動在近年來爆火,成為年輕人給生活方式注入的新關鍵詞,這其中,最具社交屬性的當屬露營。剛剛過去的這個勞動節假日里,熱度不減。

有趣的是,面對露營中以燒烤為主的烹飪方式,主打“在家吃飯”的鍋圈也憑借新鮮把火鍋戴上了露營地的餐桌。僅半年前,鍋圈食匯登陸港交所上市,彼時所處的賽道還是“在家吃飯”,難道鍋圈也隨著戶外經濟一起走出家門了?

或許應該給家的概念加上“社交屬性”和凝聚力,如果有家人相聚的地方即是“家”,那么露營也就會是“家庭場景”中的一部分。更為重要的是,鍋圈也面向不同的場景需求推陳出新,比如在面對鍋圈的露營餐食創新中,為保證新鮮,鍋圈通過“鹽溶性蛋白鎖鮮”“獼猴桃蛋白酶嫩化”技術與冷鏈運輸等后續環節,把新鮮食材送到戶外。

瞄準餐飲零售市場,僅7年即成為了港股第一家“萬店連鎖”,鍋圈憑什么搭建起護城河?當戶外、獨居成為時代關鍵詞,“社區央廚”的商業模式又能帶來怎樣的新市場可能性?我們將在本文中略見一二。

美食之間,多的是風口

生活方式的變化決定著消費行為的趨勢,洞察消費者未來的購買力,也就牢牢抓住了錢的流向。

消費者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與當下年輕人主要生活場景緊密相關。舉例來說,當下年輕群體在快節奏的生活狀態,常年穿梭于辦公樓場景中,需要擁抱戶外尋求更多“走出去”的機會,戶外的熱度也由此而來。社交APP小紅書上也通過《2023年戶外生活趨勢報告》也直接體現:與露營相關的筆記發布量與2022年相比增加了150%;

同樣的,在餐飲消費者越發注重銷量的快節奏生活中,快手菜亦能夠憑借“干凈”、“便捷”、“快手”等優勢快速占領市場,這也造就了2025年預計6000億元規模的快手菜市場空間。

消費行為變動影響的不只是單一市場,也帶來了相關市場的可能性。比如露營的熱潮帶動相關行業的上漲,國泰君安就在報告中表示,“露營經濟有望帶動燒烤食材銷售”。在機構預測數據中,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將于2025年上升至2483.2億元,同時帶動市場規模達到14402.8億元。

機遇在變動中產生,懂得轉身、抓住消費行為的變動,即是抓住了能夠遇見風口的舵。那么,如何在露營趨勢、快手菜需求中抓住機遇呢?

為了最大程度的實現火鍋食材的新鮮,鍋圈從原料到研發都為消費者收貨最佳口感而努力。在原材料采購環節,以北海青蝦滑產品為例,鍋圈在流水線作業中提出2秒去殼的要求,使活蝦在最短時間內變身蝦滑,還通過“鹽溶性蛋白鎖鮮”“獼猴桃蛋白酶嫩化”技術與冷鏈運輸等后續環節,鎖住食物的新鮮感。

當然,消費者想要的新鮮感并不只是食材新鮮,還有體驗新鮮。鍋圈就與國內多地露營地達成合作,并會定期根據當地市場需求推出地方化產品,以滿足不同地域的消費者偏好。因此,從江西南昌的農場露營地到西北處敦煌的沙漠露營地,再到廣袤內蒙古的草原露營,都看得到鍋圈的身影。露營餐桌上的食材也可謂匯集了天南海北,從內蒙古的羔羊肉卷、遼寧的黃白花小公牛到四川的牛毛肚、廣東的白對蝦,可以說是身處天南海北,食遍海北天南。

更為重要的是,鍋圈所處的市場,長期以來都是人生活的剛需市場之一,而鍋圈已經建立起面對變動的能力、萬店的規模效應和C2F(從工廠到消費者)模式的護城河。

萬店規模,是機遇也是護城河

什么是社區央廚?即將中央廚房搬進社區以滿足消費者一日三餐在家吃飯的餐飲需求。

鍋圈是如何搭建起社區央廚的?這要從鍋圈目前的萬店規模說起,據鍋圈2023年年報,鍋圈零售門店數于2023年底達到萬家,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注冊會員數于2023年底達到約27.9百萬,規模效應已經為鍋圈帶來鍋圈毛利增加,2023年鍋圈毛利率約為22.2%,較2022年同期的17.4%增加了4.8個百分點。

憑借規模優勢以及對終端市場的洞察,鍋圈與頭部供應商采用“單品單廠”的模式合作,即一個工廠只供應一種食材。在保障了品控的同時也利于成本把控。

這成為了社區央廚搭建的必要條件。此外,在全國 布局的中心倉使得鍋圈的配送半徑得以縮窄,全國絕大部分的鍋圈門店,都可以實現加盟商下達配貨訂單后次日達。在上游供應、物流冷鏈、倉儲配送等多個環節基礎設施完備的前提下,鍋圈搭建起的“社區央廚”,實現了數字中央工廠+合作工廠共同配送到門店。

更為重要的是,社區央廚實際上縮短了消費者與食品源頭之間的鏈條,對于運輸基礎設施搭建有著重要意義,這也是鍋圈規模的護城河。

產業升級必然性中的鍋圈

事實上,餐飲業是一個服務密集型行業。《2022中國餐飲業年度報告》中寫到,餐飲業的原材料、房租和人力成本三項占比高達70%,已經進入了“低毛利時代”。

預制菜的標準化程度提升,即為餐飲業改善成本困局的關鍵因素。因此,頭部連鎖餐飲們躍躍欲試,以中央廚房為核心,輻射凈菜、調理品等多種品類的預制菜重新定義了餐廳標準出品。

據《2022年中國連鎖餐飲行業報告》,真功夫、吉野家等連鎖品牌的預制食品占比接近100% ,西貝莜面村、小南國的預制食品占比也達到了85%以上。

預制菜市場的出現,并非是求新,更是原有市場產業升級的必要性、必須面對毛利率低下問題的解法。對于鍋圈來說,火鍋食材實際上也可以作為快手菜復用,同樣也為想要干凈、方便的消費者來說提供了一種選擇。

有特殊性的是,鍋圈離終端消費者更近。2017年1月,鍋圈在鄭州開了第一家線下門店,此后鍋圈的門店大都開在社區里面,服務的人群就是周邊一公里范圍內小區居民。因此,搞好鄰里關系,即成為了鍋圈和消費者鏈接的關鍵。

憑借產品能力與消費者產生粘性,進一步定義品牌,讓消費者想自己做的時候,就會想到鍋圈。

鍋圈在2023年財報中表示,未來,鍋圈將繼續圍繞品牌、產品、渠道三位一體的發展戰略。在產品開發方面,鍋圈將通過數字化工具深入分析消費者行為,實現對消費者的深入洞察以及對市場趨勢的準確研判,并據此推出新產品及升級現有產品,目前已經擴充到八大品類;

渠道上,鍋圈也鍋圈APP、小程序等線上渠道將貨架變“大”,實現繼續擴大市場和品牌聲量。在剛需四萬億到五萬億的“在家吃飯”市場,鍋圈在面對市場變動中能夠快速做出反應,持續保持穩定的業務增長和合乎市場的商業模式,才是真正的長期造血能力,也讓消費者看到了鍋圈更大的遠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

責任編輯:

標簽: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