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8 11:07:50來源:光明網
在漫長的歷史中,黃河是什么時候開始出現的?它的形成與當時的氣候環境有什么關系?
由蘭州大學教授潘保田領銜的蘭州大學地貌演化與新生代環境研究團隊,經過近30年的深入研究,給出了答案:從原來河湖共存狀態到互相串聯,黃河就形成了。
在過去10余年中,該團隊深度考察了黃河中上游沿程的9個盆地以及17個關鍵河段的河流階地、夷平面等地貌記錄,并于2020年提出了較為精準的河谷發育年代學框架,回答了黃河水系形成的一系列問題。團隊成果“黃河中上游水系發育與環境變化研究”還榮獲2019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一等獎。
“之前我的工作重點主要集中在黃河中上游,之后我將轉向黃河下游的研究,將繼續為做好黃河文章貢獻蘭大力量。”潘保田對記者說。
活躍在黃河流域的“蘭大力量”并非只有這一支團隊。
蘭州大學教授勾曉華帶領著蘭州大學氣候變化與生態響應團隊,奔走在黃河上游。她利用樹木年輪首次重建了過去千年黃河徑流變化,研究成果不僅獲得了甘肅省自然科學一等獎,還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聯合基金的支持。她聚焦研究黃河上游森林生態系統變化,為提升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作出了重要貢獻。
蘭州大學2021年獲批建設的甘南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草地開展理論生態學和恢復生態學的研究。3年來,該站通過一系列應用研究工作,提出了青藏高原東部高寒草地利用模式,界定了高寒草地適宜載畜量,提出了高寒牧區草畜平衡方案。
近年來,蘭州大學牽手內蒙古、青海兩地,不斷深化校際合作、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凝聚起更廣泛的力量,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從2022年5月起,蘭州大學與內蒙古自治區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與蒙草生態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包鋼集團等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依托共建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合力攻堅黃河流域生態系統保護中的難題,進一步筑牢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借助對口支援、省部合建的契機,蘭州大學先后與青海師范大學、內蒙古大學結下對子,在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高層次人才培養等方面展開合作。今年8月,蘭州大學又與山東大學簽署協議,雙方將依托西部林草資源,圍繞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重大主題,共同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開啟校際合作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標簽:
2024全國智慧醫保大賽頒獎典禮5日在重慶舉行,標志著大賽正式落下帷幕。據介紹,2024全國智慧醫保大賽由...
據宜興市茶葉協會31日消息,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西部國際茶產業博覽會上,該協會帶領宜興本地10家...
社區現有648位60歲以上老年人,他們的子女大多不在家,日常吃飯和養老服務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小學舊...
一直以來,徐州市鼓樓區環城街道社區治理面臨著人口體量大、居民訴求多元、基礎設施老化等諸多考驗。日...
10月31日,鹽城市鹽都區鹽瀆街道在鹽城網紅直播基地舉辦溫暖秋冬網絡直播宣講活動。鹽瀆街道舉行網絡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