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14 17:55:53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相關資料圖)
全媒體協調中心記者 張敏
鏡頭編號、景別、內容畫面……當我開始寫腳本的時候,我深刻地感覺到,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全媒體記者。
12天跨年可視化聯播順利完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參與 “青春·小店”板塊,工作任務是協助總策劃以及胡寧、尹希寧進行情景劇腳本寫作和錄制。
我們每天都在線上開會,討論細節和流程,對接采訪對象,策劃腳本寫作。比起寫稿子,寫腳本需要在落筆的時候腦子里就呈現出畫面,從畫面景別,到運鏡、再到畫面內容以及聲音、對話,都要有立體的呈現,相當于這部情景劇已經在自己的腦子里演了一遍,再將畫面轉化為文字。相較而言,腳本需要協調更多感官,需要對鏡頭語言有了解,也需要有審美,這樣呈現出來的情景劇才會連貫、自然,并且有重點的表達主題。
錄制不是容易的工作。不少同事剛剛“陽康”,攝制團隊因為連軸拍攝也疲憊不堪。我們在咳嗽聲中開始了拍攝,6個板塊的內容拍攝了6個多小時,一直到晚上8點。看似簡單的情景劇,臺詞、走位、表情,一個都不能錯,攝像的同事背著器材一遍一遍地跟拍,幾十分鐘情景劇的背后是幾個小時、幾天、十幾天的心血。
2022年,報社開始進行可視化改革,在部門主任劉世昕的帶領下,我們策劃并推出可視化項目《Hi!朋友》,把鏡頭對準在京的年輕人,用vlog記錄他們的生活。為了做好節目,我和王喆在數九寒天騎著電動車和全國青聯委員、外賣小哥常凱跑了一天的外賣;為了節省成本,我們地鐵轉公交再換共享單車,單程走2個多小時,穿越大半個北京,拍攝在天安門前跳街舞青年;我們還在疫情暴發期間走到東城的社區,跟著東城社工記錄抗疫一線的細節……
每一個片子呈現的是青年故事,背后藏的是另一波青年奮斗和努力的故事。沒有專業設備,我們就自己花錢購買;設備不夠,我們把手機綁在電動車上以實現第一視角拍攝;不會運鏡,我們就在遙控汽車上綁上攝像機;收音不好,我們就用手機錄音,后期再進行處理……可視化呈現有很多困難,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或者妥協。
2022年8月,在劉世昕和崔玉娟兩位主任的帶領下,我們成立了青年書店融合創新實驗室,將《Hi!朋友》升級為《你好,朋友》。我們的主創團隊擴充了:有攝像,有專業的演播室,草臺班子終于變成了專業隊伍!為了拍攝更多優秀青年,我們在三伏天中午拍攝唱戲的年輕人;11月因受新冠疫情影響,暫時居家辦公,采訪遇到很大阻力,為了減少感染風險還能完成拍攝,我騎著共享單車到采訪對象工作地;沒有剪輯同事,新疆同事楊陽遠程協助聯動線上完成剪輯;沒有好看的片頭,請胡寧、尹希寧加班制作……
片子背后的故事也是青年記者成長的vlog。以前,我們的工作內容是找選題、寫采訪提綱、采訪、整理素材、寫稿、改稿;現在工作內容增加了寫腳本、拍攝、整理素材、剪輯,甚至還有策劃、對接等。工作內容的改變背后,是我們從文字記者向全媒體記者、可視化記者的轉變。我知道,這是整個媒體行業的轉變,要想做一個好記者就需要全方位的技能,面對新任務和挑戰,我們做到了。
責任編輯:標簽: 中國青年網
鏡頭編號、景別、內容畫面……當我開始寫腳本的時候,我深刻地感覺到,需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和素...
報社大型跨年可視化聯播“陪著你慢慢變好——迎春到”,設計部主要支持H5的設計,工作主要由我們三位負責。
2022年8月,我從報社印刷廠調入技術中心工作。2022年底,我代表技術中心支援跨年直播活動,成為直播組的一員。
今天是農歷臘月二十三,也是我國北方小年。小年到,年味兒濃,家家戶戶都忙著掃塵土除舊,貼窗花迎新,...
還在“朋克養生”?熬夜后被自己丑哭了?24小時睡不醒?你需要用真正原產地的枸杞原漿,元氣滿滿開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