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焦點 > 正文

為什么在隆冬而不是其他時節放開?為什么短時間內進行迅速調整?梁萬年這樣回應

2023-01-10 10:24:01來源:華商報

1月8日起,我國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從“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這是自2020年初,我國對新冠病毒感染實施傳染病甲類防控措施三年之后,疫情防控政策進行的又一次重大調整。近日,央視《面對面》欄目專訪了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梁萬年。

記者:從2022年12月上旬開始,陸續出臺了二十條、新十條,到現在的“乙類乙管”總體方案。坦率地說很多人覺得出乎意料,沒有想到在這么短時間內能作出這么迅速的策略上調整,當時主要依據是什么?

梁萬年:疫情到2022年年底的時候,有幾個方面變化讓我們感覺是可以進一步實行優化調整的時機了。第一是病原體的致病力發生了明顯變化,在下降;第二,整個中國人的主動免疫水平在明顯提升,像疫苗的接種,特別是對老年人、對一些高危人群的疫苗接種,比例達到了一定要求;另外,我們從藥物的一些手段、對重癥救治的一些資源準備等等……各個方面綜合分析來看是一個機會。這個機會是基于一個基本的前提,就是這個病毒是無法把它消滅掉的,尤其是奧密克戎變異株,一個人傳二十多人,它的傳播力這么快,不感染幾乎是不可能的,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做到。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必須要做出一個抉擇,怎么來有效地平衡疫情防控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把資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發揮最好的效率,所以我想這種調整是主動的,不是有些人認為是因為你防不住了,你是被動的,你是不得不調整的,不是這種情況。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重大策略調整之后,老人有可能遇到的風險是什么?

梁萬年:從全球的數據,包括疫情流行的一些國家和世衛組織所公布的數據,以及國內一些疫情情況非常明確,這個疾病主要的重癥和死亡的發生人群是老年人群,所以如果說疫情進一步傳播,首先受害的是這些人。

記者:從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是要將各個因素都權衡進去,做出一個決策。但是把目光放小一點,如果自己的家里面有老人遇到了這樣的一個危急狀態,怎么去面對這一切呢?

梁萬年:這次的疫情,可能有些老人患了病,甚至得了重癥,有的去世了,這一點我們感到非常沉重。但是不可否認的一個事實,這種疾病的傳播范圍太廣、傳播速度太快。它確實是對我們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構成了重大威脅,在這些情況下,就是要千方百計努力減少這種危害。

記者:當時我們說不放開最重要的是考慮到老年人,因為一放開他們會最先遭到重創,但是現在我們恰恰也是在隆冬時節做出一個重大的策略上的調整,那么有沒有比這個再好一些的時節?

梁萬年:奧密克戎變異株這個時刻的致病力是弱的,我們認為這個時候針對變異株進行一些相關的策略和措施調整應該是最佳的,什么時候調整是一個綜合判斷的結果。

之所以選擇在當下的時機對疫情防控政策進行調整,也和我國老年人群接種新冠疫苗的實際情況有直接關系。2022年的2月我到香港,發現死亡的94%是老年人,當時香港的疫苗接種率是86%多,但是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不到15%。我們當時疫苗接種率也是80%多,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在幾個月前的時候還不到40%。

記者:現在呢?

梁萬年:現在80%多了。疫苗接種以后對重癥和死亡的保護效率是好的,但是抗體的持續時間是有限的。2023年六七月份季節呼吸系統病少,放開最好,但到那時,我們老年人群疫苗接種所產生的主動免疫保護力在下降。

記者:如果放在2022年的夏季呢?

梁萬年:那個時候不行,那個時候整個老年人群、整個加強針的疫苗接種水平沒有達到我們預期保護的效果。老年人的疫苗接種率是比較低的,所以我們就是利用了這些窗口期,再進一步強化老年人群的疫苗接種。

記者:國家現在下大力氣在關注老年人、救治老年人。但現實是即便醫療資源開足馬力去運轉的話,也消化不了一時間這么多涌向醫院的老年人,就會出現一些在醫院大廳里面、躺在急救病床上的老年人,看著挺讓人著急的。

梁萬年:因為這個疾病來勢太快了,短時間內大量的感染,特別是老年人需要到醫院來,而且難免在短時間內讓醫療資源出現一些緊缺,所以國家千方百計地把醫療救治,把防醫療擠兌放在了優先戰略位置來考慮。

記者:現在大家還是覺得,雖然你們做了準備,但是也沒覺得準備是充足的?

梁萬年:從全球來看,都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敢說準備好了,都會難免出現這樣和那樣的問題。不論是北美還是歐洲,還是其他一些國家,當一個疫情高峰來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一定程度醫療資源擠兌,我想這個不僅僅是中國的情況。現在關鍵的問題是,在這種緊缺的狀況下,在資源相對緊張的情況下,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確定優先的救治對象,來實行分級診療,來真正使一些高危的人群作為最優先的人群及時得到救治。

記者:在過去的一周有一個現象,因為出現了XBB這樣一個新的變異株,網上說要備一點諾氟沙星,還有一種拉肚子的藥,事后證明那條信息不實,可是在面對一波一波新的變異株的時候,我們又應當信誰的呢?

梁萬年:政府會通過專家的一些建議,及時發布相關的信息和指引;另一方面,老百姓還是要繃緊一根弦,并不是所有的信息都是對的,要有一定的警惕性。這次新冠感染疫情的防控,在公共衛生的角度來說,感受到除了病毒疾病帶來的危害,另外一個很大的危害就是信息流行病,各種的信息謠言出來,對人也產生了一些影響,像焦慮等,其實也還要嚴格防范。

記者:在過去的一段時間,有的城市已經經歷過感染高峰了,那么對于即將到來的春運高峰產生的沖擊,會不會比想象中要小一些?

梁萬年:從國家為基本單位的這個情況來看,很多的省份都已經是達到了高峰,甚至有些出現了下降的趨勢。通過春節的流動引起比較大的第二波或第三波,這種概率不排除,但是概率比較小,即使有也不會是太大的一個波峰。

記者:那就是不會像經歷過的那么嚴重?

梁萬年:對,肯定不會的。因為我們經歷了這一波以后,絕大部分感染的人是有相關免疫力的。但是要考慮到感染人口結構問題的變化,像農村地區一些老人在家不出門,可能因為春節的流動,走親訪友被感染了,再加上農村本身的醫療救治條件不如城市,所以要防范出現農村的醫療擠兌,特別是老年人感染以后如何得到及時救治的問題。

怎么加強農村防控,我想最簡單的一個是要確保農村的老年人有人去管他,要知道他現在在哪、什么樣的情況;第二點,一旦需要住院治療,不論是到定點醫院還是到重癥,一定要有快速轉診,能夠及時收治;第三點,要有藥來給農村用。

記者:現在能做到嗎?

梁萬年:那必須要千方百計。我相信短暫的、局部地區的一些缺乏誰都不能避免,但發現這些問題要快速采取措施,我們很快就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這一點應該是有信心的。 據央視

責任編輯:

標簽: 老年人群 疫苗接種率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