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8 18:13:05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杜園春
實習生 肖平華
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因為拖延癥的存在,計劃得不到有效執行與落地。大家都嘗試哪些方法改掉拖延的習慣?
(資料圖)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502名受訪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89.1%的受訪青年都有被拖延癥“打敗”的經歷。嘗試改掉拖延癥煥然一新,66.0%的受訪青年會在做事時將手機靜音或盡量不看。
89.1%受訪青年都有被拖延癥“打敗”的經歷
杭州某高校研二學生周亭顯一直有拖延的習慣,自己也沒少吃拖延的虧。在做兼職期間,經常有一些制表任務,他都是在最后時間提交。“有一次我又拖到截止時間前10分鐘才趕完文檔。正在慶幸及時趕上,結果提交時公司系統出了問題。因為延遲提交會影響整個組的工作進度,我很著急,聯系組長和技術人員進行各種咨詢。好在系統修復時間比較短,最終延遲了幾分鐘提交上,沒造成嚴重后果。這次經歷也讓我下定決心要改掉拖延這一壞習慣”。
南昌大學大四應屆畢業生章凱吐槽,自己是重度拖延癥患者,“快沒救了”。“就拿最近的一件事來說,導師讓我提交參考文獻,我拖到老師規定的日期之后才交,心里很忐忑,自覺去保證沒有下次。后來又要交開題報告,我一直拖到截止日前兩天才開始寫,想著之后真不能再這樣了。結果導師宣布推遲一周交,我又開心地將其拋到一邊,最后兩天熬夜通宵趕,心里很慌。最終是在截止日第二天的凌晨提交的”。章凱說,最后提交時連目錄都沒來得及更新,頁碼也忘記生成,“我已經預感到老師會讓我重寫了”。
黃一鳴是深圳一家民企的會計。他感到自己在自我提升方面容易出現拖延的現象,“比如我想著晚上要留出兩三個小時學習,但回到家就想先休息一下。玩手機經常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時間不知不覺就晚了,就決定干脆明天再學,追一追進度。結果經常一個星期過去了還沒什么進展”。他介紹,今年本打算一邊工作一邊考證書,本來時間足夠,但是每天工作回到家很累,就把考證的事一直往后拖。最后臨近考試前兩個多月,他每天熬夜學習,還是差了幾分合格。
因為拖延未達預期甚至未完成任務,89.1%的受訪青年表示自己有被拖延癥“打敗”的經歷。交互分析顯示,00后(92.2%)的比例最高,其次是95后(90.6%)。男性(90.2%)較女性(88.3%)比例更高。
嘗試改掉拖延癥,66.0%受訪青年會在做事時將手機靜音或盡量不看
周亭顯嘗試過一些方法,比如,“數五秒就必須起身去做某件事,不然罰自己不能喝奶茶”,有時能起到效果。因為最近一次在實習中的失誤,他從心理上開始正視這個問題了。
2023年馬上開始,章凱也將迎來自己的畢業季。他下決心要休整再出發,從改掉拖延習慣開始。“我現在會把手頭最難的事情先做完,攻克了最難的部分,再進行簡單的事情就容易多了。我也會嘗試在學習和工作時關掉手機。如果一時半會兒沒有進入做事的狀態,我會在電腦前先坐幾分鐘,而不是急著上手,效率反而不錯”。
黃一鳴介紹,他會借助一些督促計劃類的軟件,給自己設定一個階段目標,按計劃進行。“我感到提高行動力,最重要的還是得有自覺性,知道什么時候應該學習,主動去做,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大家都嘗試過哪些方法改掉拖延的習慣?66.0%的受訪青年表示做事時將手機靜音或盡量不看,59.8%的受訪青年完成任務后會獎勵自己,39.1%的受訪青年找朋友或家人監督自己,31.8%的受訪青年向專業人士尋求建議。另有5.6%的受訪青年表示沒嘗試過改變。
受訪青年中,00后占24.8%,95后占26.6%,90后占32.8%,85后占15.8%。男性占41.1%,女性占58.9%。
責任編輯:拖延癥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因為...
現在不少年輕人都有閱讀學習的需求,有的是為了在職備考,有的是為了充電學習。雖然有圖書館、自習室,...
現在年輕人閱讀學習的需求不斷增多,但是圖書館、自習室“一位難求”,也在困擾一些年輕人。
針對武漢三鎮隊日前發布的聲明,中國足協、中足聯籌備組28日作出回應。
當前,部分地區新冠藥品緊缺各方正努力增加藥品供應、保障運輸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