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01 07:00:04來源:北京青年報
(資料圖片)
“普通高中內涵建設行動,主要解決普通高中多樣發展不充分、部分縣中水平不高以及群眾職普分流焦慮問題。”8月3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的《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表示,擴優提質行動計劃提出實施普通高中內涵建設行動,主要解決普通高中多樣發展不充分、部分縣中水平不高以及群眾職普分流焦慮等問題。
隨著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大國工匠成為一項國家戰略,各地教育部門大力推進中考后的“普職分流”。政策設計的初衷當然沒問題,但由于種種因素限制,一些地方和領域的職業教育仍不盡如人意,“普職分流”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普職分層”,不少學生和家長存在分流焦慮。為此,公眾呼吁根據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應用型人才發展多樣化需求,合理規劃中職學校和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教育部此舉順應了民眾意愿,贏得了輿論的普遍肯定。
緩解普職分流焦慮,不是簡單地增加普通高中的招生規模,而是要做到“擴優提質”,即除了提高普高學位供給之外,更要切實提升教育質量。
眾所周知,在高中教育進入大眾化的今天,“有學上”已基本不是問題,“上好學”才是民眾的殷切期盼。毋庸諱言,一些地方高中階段的職校和普高都呈現“千校一面”局面,使得不少家長只能擠破腦袋把孩子送往頂尖學校。尤其是普高,在應試功利思維的長期主導下,形成了普遍性的“超級中學”現象,擠壓了普通中學的生存空間,造成了“縣中塌陷”等一系列問題,使不少孩子陷于極其不利的競爭處境,加重了教育焦慮。
面對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問題,各地紛紛開展了諸如教師流動和屬地招生等探索嘗試,直接分配到各個初中學校的定向生比例也越來越高。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育均衡,但究其根本,基本上仍然停留于稀釋優質教育資源的階段,離真正滿足公眾“讀好書”的需求還有差距。倘若普通高中的辦學質量未能在整體上實現質的提升,那么僅靠擴大招生規模并不能滿足公眾的需要,也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
正是基于上述考量,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致力于深化基礎教育供給側改革,提出實施普通高中內涵建設行動。一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一批”和有序增加招生計劃“擴容一批”,想方設法增加高中的學位供給;另一方面,還要通過集團化辦學、“組團式”幫扶、部屬高校和省屬高校托管幫扶縣中等方式創新辦學機制“幫扶一批”,支持一批基礎較好的地區和學校率先開展特色辦學試點,積極發展綜合高中,推進職普融通等多樣化發展“提升一批”。
上述舉措意在進一步做大優質教育資源“蛋糕”,可謂切中肯綮,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優質教育資源供給不充分與人民群眾期望“上好學”之間的矛盾,非一朝一夕之功。如何繼續推進高中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打破“千校一面”現狀,使每一所學校都各具特色,讓每個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校,增強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依然任重而道遠。
還應當強調的是,擴大普高招生規模與發展職業教育并不矛盾。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平等發展的類型教育,其重要性不可替代。做強職業教育,讓適合成為技能型人才的孩子選擇時不再顧慮重重,同樣是化解普職分流焦慮的應有之義。
責任編輯:標簽:
“普通高中內涵建設行動,主要解決普通高中多樣發展不充分、部分縣中水
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暑期全國國內旅游人數達18 39億人
2023年全國成人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將于10月21日至22日舉行。日前,教育部
去年末完成的幣種置換可消除因匯率變動而帶來的風險,期內利率置換則可
遠洋集團歷年以來掙到的所有利潤,大概這兩年要一并還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