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綜合 > 正文

全球熱訊:陪著,鐵道樂隊“天天夜彈”

2023-01-31 08:41:40來源:中國青年報

鐵道音樂隊正在演出。受訪者供圖

余暉灑向黛色遠山,一列綠皮車,靜靜地停靠在滬昆線上的一個小站旁。站臺上,幾名鐵路工人,踩著明快的鼓點,隨節(jié)奏搖擺歡唱,沒有燈光舞美,也沒有一把“像樣”的樂器,明黃色“演出服”上布滿油污,這是他們工作一天后留下的。

鼓手萬程堃搖晃著腦袋,熱情動感地敲擊著斑駁油漆桶制成的架子鼓,奏出“鋼鐵味”十足的鼓點。這個面容清秀,愛笑的大男孩,是這支樂隊的“靈魂人物”,主導著整支樂隊的節(jié)奏。


(相關資料圖)

萬程堃是鷹潭工務機械段的一名青年線路工,工作內容是檢修、養(yǎng)護鐵軌。每次外出作業(yè),短則半月,長則半年,綠皮火車車廂改造的“宿營車”,就是萬程堃和工友們流動的“家”。

常年漂泊在贛閩鐵道線上養(yǎng)護線路,孤獨、寂寞時常伴隨著這群五湖四海的年輕人。4年前的一天,萬程堃召集了5名工友,決定組建“鐵道音樂隊”。隊員們都算不上是專業(yè)選手,可音樂的種子早在他們校園時代就種下了。

在外人看來,鐵路工人“玩樂隊”,就是“天方夜譚”,無論是前期籌備還是后期開銷,“成本”都太高。即便如此,3名90后和兩名00后還是默契地達成共識:要把“天方夜譚”,變?yōu)椤疤焯煲箯棥薄?/p>

隊長萬程堃精心規(guī)劃,在流動的“大篷車”里隔出一個獨立空間,結束一天工作后,隊友們就聚在這里,交流、創(chuàng)作或排練。綠皮車內這個不足4平方米的角落,亦是他們的“詩與遠方”。

“沒有樂器,咱們就自己造。”“主吉他手”萬文超的提議率先打破僵局,幾番熱烈地討論后,大伙兒“腦洞大開”,一致決定將身邊的廢舊器材“變廢為寶”制成樂器。

于是,這個不足4平方米的房間里,每天下班后都“人氣爆棚”。萬程堃和萬文超負責設計樂器構造,吉他手姜子怡、鼓手黃蓉合作繪制草圖、主唱王琦琨忙著找配件和器材,其他班組的工友,也被他們的熱情感染,紛紛獻計獻策。

幾經修改打磨,一張張樂器設計草圖出爐,待到周末,開啟“沉浸式”制作。大伙兒鉆進電焊配件房,一忙就是一整天。操作間里,打磨機、切割機火花四濺,機器聲震耳欲聾,鋼板、鐵片、油漆桶……一件件冰冷的器件,在他們手中,被重新賦予“生命”。

兩天后,當廢棄鐵板、鐵絲制作的“機械吉他”、報廢鋼條焊成的“馬林巴琴”、空油漆桶拼裝的“架子鼓”,從配件房里“閃亮登場”時,雙眼熬得通紅、滿身鐵屑油污的王琦琨和萬文超,興奮得互相捶了一記肩膀。

樂隊的排練時間并不固定,白天作業(yè),就晚上排練,若是趕上晚上作業(yè),幾個年輕人就等養(yǎng)足精神后,再聚一塊兒交流、切磋。起初,他們唱的都是流行歌曲、抖音熱歌,總演繹“別人的故事”,多少讓王琦琨覺得少了點“靈魂”。慢慢地,他們開始將創(chuàng)作視角,對準身邊的鐵路人,創(chuàng)作出《夢在飛翔》《大篷車之歌》等原創(chuàng)歌曲。

萬程堃包攬了譜曲任務,填詞工作則由全隊成員全體完成。創(chuàng)作過程中,隊友間也會因一個詞、一句話,“吵”得不可開交。這個時候,鷹潭工務機械段工友臨時組建的“大眾評審團”可以幫助一錘定音。

樂隊成員們唱的歌常常和“鐵軌”有關,聽歌的觀眾也常常是省內各個機械段同樣和鐵軌打交道的一眾工友。幾年下來,“鐵道音樂隊”在南昌鐵路局管內已小有名氣,每年下基層慰問演出,“鐵道音樂隊”的節(jié)目總能“燃”爆全場,有他們的舞臺,從來不缺鮮花、掌聲和歡呼聲。

幾年前,樂隊成功“出圈”,受邀前往電視臺錄制節(jié)目。節(jié)目中,“鋼的編鐘”“鋼的琴”“鋼的古箏”……幾件由廢舊鋼軌制成的樂器,被搬上舞臺,偌大的演播廳瞬間“變”小了。明晃晃的燈光下,隊員們穿著黃色制服,賣力彈唱,這是屬于這群鐵路青年的青春記憶。

“愛好音樂”是這支樂隊唯一的準入門檻。這幾年,有人因為工作變動,離開樂隊,也有年輕人,因為工作調入,陸續(xù)成為樂隊的新生力量。他們中有的愛搖滾樂,有的愛流行樂,有的喜民謠,有的善說唱。工作之余,每個人都將自己的一技之長發(fā)揮到極致。

00后姑娘姜子怡和黃蓉,性格“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姜子怡擅長尤克里里,黃蓉精通打擊樂器。無論是否正式演出,每次上場前,倆人總會把心愛的樂器,精心調試好幾遍。乘著綠皮車南來北往,常年穿梭在閩山贛水間的千里鐵道線上,姜子怡覺得,“與鐵軌相伴的日子是寂寞、枯燥的,音樂是最好的‘調味品’,拿起樂器的一瞬間,所有煩心事都煙消云散了。”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卓瓊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

標簽: 屏幕截圖 卡通動漫人物

免責聲明

頭條新聞

推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