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7 16:49:34來源:中國銀行保險報
【資料圖】
隨著三季報的披露,上市銀行綠色金融發展情況浮出水面。整體來看,目前國內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綠色信貸是絕對主力。信貸投向主要集中在綠色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升級、碳減排相關項目,轉型金融方面仍需提升。
綠色信貸量大幅攀升
近日,人民銀行發布《2022年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顯示,三季度綠色貸款保持高速增長。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20.9萬億元,同比增長41.4%,比上年末高8.4個百分點,高于各項貸款增速。
前三季度綠色信貸“放量”在多家A股上市銀行的三季報中也有所體現。六大國有銀行中,工、農、中、建四大行在綠色信貸余額繼續穩居萬億元以上。其中,工商銀行(行情601398,診股)居首位,約3.4萬億元;建設銀行(行情601939,診股)綠色貸款近2.6萬億元;農業銀行(行情601288,診股)綠色信貸業務余額約2.55萬億元;中國銀行(行情601988,診股)較年初增長約36%至約1.92萬億元。交通銀行(行情601328,診股)和郵儲銀行(行情601658,診股)9月末綠色貸款余額分別超過6000億元、4657億元。
增速方面,六大行的增幅均在25%以上。中國銀行增幅最高,為36%;工商銀行次之,為34%;建設銀行緊隨其后,為32.19%;農業銀行、交通銀行、郵儲銀行增幅分別為29%、超25%、25.11%。
股份行、城商行、農商行綠色信貸的增速也頗為明顯。上海銀行(行情601229,診股)、江陰銀行(行情002807,診股)增幅均超過100%,平安銀行(行情000001,診股)、民生銀行(行情600016,診股)、中信銀行(行情601998,診股)、滬農商行(行情601825,診股)等增速均超過50%。
中財綠指(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首席顧問施懿宸認為,“雙碳”目標的提出進一步深化了綠色金融發展的主線。無論是人民銀行提出的綠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還是銀保監會出臺《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提出從戰略層面推進綠色金融的要求,均在引領、帶動金融機構加快高質量發展綠色金融,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基礎設施升級等是支持重點
根據《報告》,第三季度綠色貸款主要投向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和節能環保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9.37萬億元、5.33萬億元和2.9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4%、40.9%和63.2%。分行業看,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綠色貸款余額5.33萬億元,同比增長30.8%,前三季度增加8575億元;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綠色貸款余額4.4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前三季度增加3577億元。
這一趨勢在三季報中也有所顯現。工商銀行三季報顯示,在服務制造業和綠色發展方面,該行優化以新制造、新服務、新基礎及高技術客群為重點的公司信貸布局。交通銀行重點支持了綠色交通、綠色建筑、清潔能源設施建設運營、能源系統高效運行等領域。
“國內綠色信貸有效滿足經濟綠色低碳發展的融資需求,經過監管部門和金融機構共同努力,金融機構服務綠色經濟發展能力顯著提升;綠色信貸發展在助力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促進經濟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助力實現‘雙碳’目標,優化金融機構資產結構,提升金融機構抗風險能力等發揮重要作用。”光大銀行(行情601818,診股)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認為。
中央財經大學綠色金融國際研究院綠色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任玉潔認為,這一投向與目前我國所處階段吻合。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產業始終為銀行支持的首要產業,源于我國仍處于綠色基礎設施建設轉型階段;清潔能源產業也始終是銀行綠色金融支持的重點行業,隨著能源結構調整有序優化特別是風電和光伏產業逐漸在我國能源供給中占據重要地位,而節能環保產業的綠色信貸投放增速較大,環保裝備制造、污染防治和循環利用等領域正在取得積極進展。
需持續支持高碳行業轉型
當前我國綠色金融的投向凸顯對綠色產業的有力支持,不過有觀點認為,對支持高碳行業轉型方面投入有待提升。“目前國內綠色金融發展迅速,產品明顯豐富,但從結構看,綠色貸款是絕對主力,行業投向看,主要是與碳減排項目相關,新能源等領域占比高;轉型金融占比仍低。”周茂華坦言。
不過,任玉潔認為,這主要是源于相關體系尚不成熟規范。她表示,今年上半年,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已經累計支持銀行向企業發放低成本貸款439億元;今年5月,交易商協會發布《關于開展轉型債券相關創新試點的通知》推動我國轉型債券的落地,這形成了對高碳行業轉型的有力支撐。當前人民銀行也在積極推動轉型金融體系的建立。她預計,待成熟、規范的體系建成后,將看到轉型金融在支持高碳領域方面的作為。
任玉潔表示,轉型金融的發展強調科學性,更進一步體現差異性,即不同地區的不同高碳產業有不同特點,所以是有差異的;有序性,即高碳產業轉型非一蹴而就,要在循序漸進中不斷進步;透明性,即轉型的效果應該可以被計量、被評估。
就此,她建議,一是構建轉型金融頂層設計,形成規范的政策導向,科學穩定金融支持的預期。二是創新發展轉型金融產品。通過針對性的轉型金融創新工具解決高碳排企業的融資需求,有效支持高碳排放企業開展技術升級改造、產能置換等具有節能降碳效果的項目。三是健全轉型金融風險管理機制。加快健全環境風險壓力測試體系,完善相關方法學,將轉型風險納入到金融機構風險管理體系,保障轉型金融投放的安全。四是強化企業環境信息與轉型效益的披露要求。鼓勵企業制定低碳轉型方案和轉型路徑,并加強相關內容的信息披露,降低市場識別成本并吸引投資方。
責任編輯:12月27日,人民銀行公布2022年第四季度企業家、銀行家、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在2萬戶城...
據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官微消息,2022年12月28日,浙江省溫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對溫州銀行原行長吳華等4人受...
由金融界主辦的“2022金融界銀行業年會”于12月27日盛大召開。本次年會以“創變、向上、共生”為主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數字經濟發展作出新的戰略部署。金融機構發展過程中,如何抓住數字技術演進紅利,...
12月27日,銀保監會印發《外國銀行分行綜合監管評級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辦法》的發...